无线组网 频道

[聚焦]网络钓鱼骗局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IT168 专稿】近来,以网络钓鱼为手段的违法犯罪活动日趋严重,各种披露网络钓鱼案例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各大银行和企业纷纷利用各种途径,向公众推广有关防范诈骗的知识,相关的通知、规定在网络中随处可见,可是这些网络钓鱼的违法犯罪事件却仍然没有得到根治。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和网络钓鱼进行了一番“亲密接触”,就是这次接触竟然使笔者发现了网络钓鱼背后的故事。在此,笔者将了解到的一些事情披露出来,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网络安全不能挂在口头,请切切实实的从实际层面出发,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由网络钓鱼引起的关注

    日前,笔者在使用QQ的时候遭遇了一起网络钓鱼事件,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的腾讯页面为饵,散布木马病毒,盗取用户的ADSL账号。事后笔者在网上一查,才认识了网络钓鱼这个词,同时也惊讶的发现网络钓鱼的诈骗手法多种多样。

    资料显示,自05年以来,网络钓鱼案件的发生频率就在节节上升,各种欺诈邮件、克隆银行、虚假电子商务、中奖骗局数不胜数。曾经以达到单纯破坏和炫耀为目地的网上侵害行为,现在已经被以非法牟利为目地的网络钓鱼行为所取代。

    据CNCERT/CC事件处理月(2006年3月)统计,06年2月26日到06年3月25日,仅1个月的时间中,网页篡改事件数量就高达1117起,网络仿冒事件77起,网络钓鱼的诈骗手段已经远远的将拒绝服务器攻击、病毒、主机入侵等传统的攻击方式抛在了后面。

    然而,就在一些知名的金融机构、大型网站纷纷受到网络钓鱼威胁的时候,此类安全事件却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连笔者这个天天与网络为伍的“网虫”也算在内,如果不是网络钓鱼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关注什么违法犯罪的诈骗事件,更不用说那些金融机构、企业、网站了。

    各类网站在网络钓鱼横行的当口,没有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的行为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不过如果还以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网络钓鱼事件的发生数字仍将上升,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由得为网络的明天担忧。

    遭遇投诉尴尬

    此后,笔者就遇到的网络钓鱼一事,向腾讯公司客服中心进行了投诉。腾讯的申诉受理中心表示,腾讯没有执法权限,只能受理有关服务质量、资费方面的投诉,对于违法犯罪的事件,建议笔者向网络运营商反映。

    于是,笔者又拨通了网通公司客服中心的电话,遗憾的是,网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笔者举报的虚假网址,他们只能向上级部门反映,尽快做好屏蔽处理,但是现在没有上级部门的批准,不能对虚假网站进行屏蔽,而且如果笔者蒙受了经济损失,网通公司也不能负责解决,因为网通不具备执法权,笔者应该向公安部门举报。

    按照他们提供的电话,笔者和公安部门取得了联系,但是答复同样令人失望,公安部门虽然受理互联网上的违法犯罪问题,但是由于笔者没有出现经济损失,所以不能立案。到此,腾讯、网通以及公安部门的多位负责人,分别向笔者解释了目前管制网络诈骗手段的困境,可是最终谁也没说清到底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一周以后,当笔者再次尝试登陆虚假网站,发现那个假冒的“腾讯”页面竟然完好无损,还挂在网上“肩负”着自己骗人的使命。群众的上报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答复,难怪很多用户即使上当受骗,也自认倒霉而不去打投诉电话了。这次投诉遭遇的“滑铁卢”事件,使笔者看到了网络钓鱼背后隐藏的故事。

    什么叫及时处理,应该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来处理投诉,这些举报以后的“细枝末节”应该是透明化面向消费者的,可是现在消费者仅仅被负责人的一句“尽快解决”就糊弄了,面对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笔者真是哭笑不得,这样的监管部门有和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呢?不难想象网络钓鱼事件在此种社会环境中是如何的“如鱼得水”!长此以往,我国面临的网络诈骗事件的威胁必将日益增加,这和有关部门的关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内需要建立类似国际反网络钓鱼工作组APWG的合作应对机制,成立由政府部门、执法机构、金融界、应急组织、供应商等有关各方组成的组织,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共享技术、信息和资源,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网络安全新威胁。

    写在最后的话

    笔者认为不管对违法犯罪的网络钓鱼实施何种监管措施,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畅通投诉渠道,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地投拆、举报。只有建立了投诉监管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还我们一个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