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组网 频道

永跟主流 看哪些家庭无线路由该更新了

    【IT168 专稿】不知不觉,无线局域网进入国内家庭也有数个年头,在无线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很多家庭的无线路由乃至无线网卡都到了需要升级更新的地步。而目前有哪些产品值得升级呢?又有哪些具体产品可供选择呢?

    一、从技术方向上看

    众所周知,现在的无线技术正步入高速时代,以802.11g+、MIMO、802.11n为代表的无线技术正成为市场的主流。

    其中新兴的802.11n标准是厂家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其具有最高达540/600Mbps的速率,是下一代的无线网络技术,可提供支持对带宽最为敏感的应用所需的速率、范围和可靠性。802.11n结合了多种技术,其中包括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Multi-In,Multi-Out,空间多路复用多入多出)、20和40MHz信道和双频带(2.4GHz和5GHz),以便形成很高的速率,同时又能与以前的IEEE 802.11b/g设备通信。

LINKSYS WRT150N

    目前以LINKSYS WRT150N(参考价950元)为代表的802.11n无线路由器已跌入千元内,WRT150N有两根标准天线,天线都设在机身后部。在机身后侧配置的是常见的端口:一个WAN口、四个LAN口、一个电源插口和一个针孔式重启键。虽然只能提供最快300Mbps的标称传输速度,标称最快传输速度108Mbps,但已能更好的满足家庭办公用户的需求,基本接近百兆有线网络的水平。

    D-Link 11n无线路由DIR-635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产品,其最新报价为980元,拥有可翻转的1个10/100M自适应WAN口和4个10/100M自适应LAN口,并提供了一个USB端口。符合draft 802.11n标准,采用了Atheros公司提供的AR5008芯片和MIMO无线传输技术,拥有300Mbps的理论数据传输速率。它拥有3根外置可反折SMA天线,这3根天线协同工作能有效的增强信号强度,防止出现信号死角。对于对速度有较高需求的用户很是适用。

    此外,现在的MIMO产品也是高速无线路由的代表产品。MIMO就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的缩写,该技术可将无线网络讯号通过多重天线进行同步收发,所以可以增加资料传输率。

    MIMO技术完全兼容于当前的IEEE802.11b/g标准,所以很多厂商便在IEEE802.11g标准的基础上推出了108M MIMO产品,其实际传输性能可达40-50Mbps。而新的MIMO产品理论上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提高到每秒240Mbps,即801.11a和802.11g理论传输速率(54Mbps)的4.5倍,成为未来高速无线路由的发展方向之一。所以不少强调资料传输速度与传输距离的无线网络厂家,纷纷开始拋开对既有Wi-Fi联盟的兼容性要求,而采用MIMO的技术,推出高传输率的无线网络产品。

华硕的WL-566gM

    比如华硕的WL-566gM(参考价2200元)就是其中的代表产品,它拥有三根5dBi增益天线,其中两根负责发送信号,一根负责接收信号,确保了信号质量也增大了信号覆盖范围。虽然是基于802.11g,但从目前的产品测试来看,在非加密模式下的上传、下载混合测试成绩达到了95.1Mbps,采用AIRGO的“Ture MIMO”芯片GEN3的MIMO产品性能并不比802.11n草案的产品差,甚至更快。

    除此而外,市场上240M MIMO产品还有Netgear的RangeMax 240、Buffalo的MIMO 240、Linksys的SRX400等产品,它们代表了WLAN技术发展的一种方向,值得升级用户关注。

    二、从性价比上来看

    如果你还在使用802.11b(11Mbps)的无线路由,正为速度的缓慢而愁上眉头,但又对802.11g(54Mbps)的速度不太满意,对新兴的802.11n和240M MIMO的高价格头痛。那么目前的802.11g+产品或许是你升级时的一种注重性价比的最好的折衷选择。

    曾经有多种802.11g+技术在市场上出现,但真正形成产品的中有Super G和Afterburner、Nitro XM技术。Super G是802.11g的扩展,是由Atheros公司推出的技术。其基本特点就是采用了通道结合(Channel Bonding),也就是使用两个无线通道结合来提高数据传输,这样Atheros的Super G和Super AG能够达到108Mbps的物理链接速率,最高的数据传输率可以超过60Mbps,这样的速度对习惯了低速的无线用户来说具备很大的吸引力。

TP-LINK TL-WR642G+

    TP-LINK TL-WR641G+TL-WR642G+,D-Link DI-624,Netgear WGT624等产品都是其中的代表产品。并且这类产品的价格相比普通的54Mbps产品也贵不了多少。以TP-LINK TL-WR642G+为例,其报价为280元,只比一般的54Mbps产品贵几十元,但其支持最高达108M的无线速率,提供1个10/100M自适应以太网(WAN)接口4个10/100M自适应以太网(LAN)接口,支持DDNS功能支持IPSec和PPTP VPN Pass-through,并具备5dBi双极子全向天线(可拆卸)。

    AfterBurner是Broadcom所开发的技术,其原理是减小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所耗用的开销,把数据包结合在一起,延长了对无线电波的控制时间,并且减小了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其无线传输速率达到125M(但实际速度低于Super G)。由于AfterBurner技术不象SuperG一样需要进行频道捆绑,因此AfterBurner的传输干扰又要低上一些,所以AfterBurner也被Buffalo、Linksys、ASUS等厂家采用。

华硕WL-520GC

    华硕 WL-520GCWL-520gU就是其代表产品,以WL-520GC(参考价360元)为例,其采用了125M高速上网模式,传输速度相对于普通802.11g产品提升了35%。采用最新的BroadRange技术,信号覆盖的范围也是普通产品300%。其价格只是略贵于普通的54Mbps产品,对于想升级为高速无线网络的用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从应用需求来看

    如果你还在使用802.11b(11Mbps)的无线路由,那么其速度肯定难以满足目前市售主流无线网卡的需求,因为目前市场上的无线网卡早已进入了802.11g(54Mbps)为最低选择的时代,升级无线路由在所难免。

    并且,目前入门主流的802.11g(54Mbps)无线路由并不贵,很多产品都已跌到了200元左右。

    比如TP-LINK TL-WR340G+(参考价180元)/TL-WR541G+(参考价190元)、腾达TWL543R/TWL54R/TWL541R(参考价190元)、阿尔法 AFW-GR50/AFW-GR55(参考价210元)、D-Link DI-624+A(参考价210元)、H3C Aolynk WBR204g+(参考价220元)、华硕 WL-500g-C(参考价220元)、Netgear WGR614(参考价230元)、LINKSYS WRH54G(参考价250元)等产品都是这样的代表产品。

Netgear的WGR614

    其都可以迅速的将使用802.11b无线路由的11Mbps无线网络,迅速升级为54Mbps。以Netgear的WGR614为例,WGR614是一款整合防火墙、路由器、无线功能的4端口无线路由器,具白金外壳设计、具真正SPI防火墙功能、具备适应多种宽带接入能力、具4个10/100M局域网交换端口、天线可拆卸。支持标准NAT路由、DHCP、虚拟服务器(端口转发)、DMZ的能力。很适合于强调品牌和性价比的升级用户选用。

    而同样道理,随着主流的迅驰4笔记本电脑的不断上市,要想达到最快的无线速度,将原来的802.11g无线路由升级为802.11n无线路由也在所难免。因为全新的迅驰4代Santa Rosa已经将3代的3945ABG无线模块升级到了4965AG/AGN(802.11n),802.11n作为最新的无线标准,拥有超越802.11a/g五倍的传输速率与两倍的信号范围,这是目前802.11g产品难以企及的。

D-Link的DIR-655

    当然,要想更好的兼容迅驰4,首选802.11n草案2.0及以后的版本无线路由至关重要(目前连接速度大约都在140Mbps左右,以后可以通过新固件升级达到300Mbps的速度),否则两者只能在802.11g标准下兼容。已经通过英特尔的迅驰四认证并符合802.11n draft 2.0标准的产品包含D-Link的DIR-655,网件的WNR854T和WNR834M等等。

    以网件的WNR834M无线路由为例,其报价为1800元,结合了高级的内置天线设计技术,使用了网件在业内首个“11n-True Test”高性能测试和调谐处理技术以获得非常好的的性能,提供最高300Mbps的传输速度,可确保802.11n的性能在任何时候、在更广的范围内都能保持为非常好的,可与采用TopDog技术的其他产品实现高速无线互操作的特性。对想升级为802.11n的家庭用户来说,具备不错可选性。

    除此而外,需要看到的是,随着数字家庭的普及化和高清视频传输的需要(1080P全高清视频需占用30-40Mbps的网络带宽),将整个家庭无线网络升级为以802.11n和240M MIMO为代表的无线网络,无疑能更好的满足未来家庭高质量的语音、高清视频流媒体传输的需求,亦可为未来数字家庭的普及化应用铺平道路。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