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组网 频道

2012年度中国消费电子市场七大趋势展望

  【IT168 解读】2012年4月24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暨首届卫星导航产业大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隆重召开。

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趋势展望:大会召开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强,而与此同时,欧洲债务危机等经济问题的不断显现也在不时搅动着业内企业的心,虽然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但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促使产业各界积极寻求新的发力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逐渐成为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共同特征。产品由过去提供单一服务,逐渐演变为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的融合性终端,产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而基于之上的应用则给人无限遐想,数字内容也已开始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流通。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的刺激下,各类产品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PC、电视、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各类家电、游戏机、电子阅读器、安防系统等都无一例外地将互联互通作为未来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云应用”则进一步将消费电子产品往智能化方向推进。

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趋势展望:大会召开

  2012年,伴随着第11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也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随着近两年北斗系统组网的加速,北斗产业的爆发即将到来,带动整个卫星导航产业向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模式迈进。

  年会上,政府领导、业界专家、企业领袖、投资机构、新闻媒体及用户等一起共同探讨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互联智能时代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卫星导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新思路和新举措,以期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综合众家之所言,IT168记者透过2012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来剖析消费电子市场七大趋势。

${PageNumber}

  展望一:北斗卫星导航

  卫星导航服务产业是北京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之一。北京聚集了国内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的企业、研究单位和一大批航天领域人才,并且承接“伽利略”计划的公司也在北京落户。随着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加快实现民用,整个产业有望实现井喷式增长。日前,深圳市路畅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发布数十款车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标志着首批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正式进入民用。去年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广东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预计,到2015年,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将达到500多亿元。

  卫星导航位置服务涉及到定位、导航、网络、计算机软件、通信、系统集成等多种技术的融合,逐渐成为一个几乎综合了所有信息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复杂产业链。按照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计划,2012年将发射6颗组网卫星,形成16颗卫星覆盖亚太地区的组网规模,定位精度提高至10米左右,从而进一步扩大系统服务区域和提高系统服务性能,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未来将面临三大发展机遇:第一是国家政策持续利好。第二是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核心行业和领域必须采用自主的北斗导航系统,并在军事、渔业、气象、交通、通信、电力6大领域进行重点推广。第三是北斗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性能快速提升。

  作为年会的承办方,赛迪顾问认为,当前北斗系统尚在建设之中,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期,但在一批重点城市及优势企业的带动下,北斗导航产业现已具备“星星点火”的势头,并已在此基础上,形成“加速燎原”之势,迅速向全国发展蔓延。

  业界认为,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经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中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的建设和运营也逐步成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且这种推动作用还在逐步增强、逐步从量变到质变,推动着产业的爆发性增长。

${PageNumber}

  展望二:智能电视

  随着三网融合的实现,传统电视将在原有基础上增添3D、视频电话及无线上网等功能,使之平板电视越来越智能化。业内人士认为,继LED电视快速普及、3D电视全面推广之后,中国消费者即将提前进入智能电视时代。

  在目前平板电视市场销售中,智能电视比重占据了整个彩电的一半以上。目前主流彩电厂商康佳、TCL、海信、长虹、创维、三星、LG等旗下均拥有多款智能电视,其中,康佳、TCL、海信、创维等主流厂商更是将其智能电视作为主打。

  康佳作为智能电视的力推者之一,在今年3月份率先面上市场推出了旗舰988PD、97D系列、96PD系列、95D系列、11PD系列等五大系列30余款网锐智能电视。据悉,目前康佳网锐智能电视已拥有1000多个应用程序以及200多款高清体感游戏,而在平台及内容搭建上,康佳还建设了线上的互联网平台——锐族馆,这是一个集产品介绍、SNS、商城以及活动专题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的平台,可自由上传、下载各种应用软件和信息进行使用。

  基于开放式平台的康佳智能电视,连接网络后,还可以提供IE浏览器、全高清体感游戏、视频通话、家庭KTV以及教育在线等多种娱乐、资讯、学习资源。更引人注目的是,还能够像电脑的intel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支持任何组织与个人、专业和业余软件爱好者自主开发、共同分享的数以万计的实用功能软件,这也标志着彩电从能看电视的时代逐步过渡到可以玩电视的时代。

  除此之外,在智能电视领域还有海信推出的智能电视。据悉,海信目前推出的智能电视通过自主研发的HiTV-OS操作系统和Android操作系统打造出完全开放的应用商店,已能够为用户提供近600个丰富的应用程序,随时可供下载、安装、使用,这些视频、游戏、资讯、互动社区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是传统平板电视无法实现的。

  当然,智能电视的这块肥肉不仅吸引着国内外家电厂商的眼球,同时也让IT大牌们垂涎三尺。苹果、谷歌、联想、英特尔等IT、互联网巨头正在将触角伸到电视领域,纷纷表示将在智能电视产品或者平台上大下工夫。目前谷歌、联想已经推出了智能电视,并将不久面市。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专家陆刃波表示,智能电视是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IT厂商试水智能电视对于传统电视厂商来讲是喜忧参半,IT企业的加入,或将搅动整个彩电市场的智能技术标准的走向。

${PageNumber}

  展望三: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不仅在通信市场市场,在消费电子市场也是一个热点。三网融合产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政府推动型的产业,一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三网融合的第二批试点城市又增加了42个整体达到了54个城市和地区,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全国有超过3亿的用户覆盖在三网融合这个试点城市的范围之内,这3亿人口是代表了中国最具购买力、消费力的人口,因此我们预测未来3年三网融合产业将会有长足的进步,平均起来每年的增长率超过了20%,到2014年整个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

  从政府政策的书面文字看来,三网融合在稳步推进之中。现实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情形,按照自身的逻辑不断发展变化,政府政策的理想和现实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无论口号多么好听,三网融合新政最重要的实质性内容是推进电信、广电的双向进入,然而三网融合试点新政施行以来对双向进入的推动没有能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在政策之外的三网融合的另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在3G和互联网失意的中国移动频频向广电伸出橄榄枝。中国移动准备参股中广传播CMMB,准备参股即将成立的有线国网,和各地有线网络捆绑推出宽带、移动电话、电视等业务套餐,和央视合资建立中国手机电视台,等等。政策无法捏合的电信和广电,在市场面前却不断接近。

  在产业的各个方面,三网融合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一是运营商加大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实施了宽带升级提速,推进全光网络建设,积极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十二五”期间,电信业2万亿元总体投资中,用于宽带的将占80%。与此同时,广电运营商也加大了双向发行和光进铜退的网络改造力度,赛迪顾问估算,广电运营商2011年在网络改造方面的投资超过200亿元。二是三网融合用户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2011年,中国IPTV用哀悼突破1300万户。较上一年增加587.9万户,同比76.3%。

  正如赛迪顾问所认为的,三网融合目前最主要不是一个技术上不能融合的问题,更多是利益格局博弈和体制上问题。但是,三网融合迟早会融合。开始,我还觉得是不是三网融合这个问题只有中国会遇到,实际上三网融合这个问题,在美国,日本,全球其他所有国家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必须自己面临的挑战,必须解决,现在解决不了,迟早得解决,当解决的时候,IPTV一定会成为三网融合中一个明星业务。

${PageNumber}

  展望四:移动存储

  近年来,随着U盘、移动硬盘、MP3、手机和相机闪存卡的普及,移动存储介质在人们生活中已无处不在。同一个U盘经常会在两台以上电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非常容易成为交叉感染木马病毒的途径。由于这个原因,在很多涉及信息安全的地方,不得不严格限制人们使用U盘、移动硬盘等工具。

  “目前移动存储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将随着新技术的涌现改变,有七成的生产厂家将被淘汰。”一位业内分析师对记者预测。

  由于互联网业务和各种数字产品的飞速增长拉动了用户对视频、图片等大容量文件的存储需求,移动存储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必然会在近两年取得飞速的发展。而品牌化也会是存储行业从粗放走向成熟的标志,相信随着技术战与价格战的进一步加剧,诸如爱国者、希捷、三星等一些老牌的厂商优势也会日渐明显,而最终淘汰的将会是一大批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型厂商。

  中国移动存储市场,由于闪存卡、移动硬盘以及记忆卡这三个产品互相有一些替代性,包括它本身的基数已经比较大了,我们看到未来到2014年记忆卡市场将超过6500万片,而移动硬盘的市场规模会达到320万件,闪存盘的市场会超过2580万。整个市场的增长不是很明显,只是个位数的增长。

  随着数据存储量的增大,消费者在选购移动硬盘产品时,关注的焦点也渐渐从关心容量发展到关心传输速度上。USB2.0接口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外设与计算机通讯的需要,而外置接口中速度较快的eSATA接口需要额外供电,使用上存在不便,而USB3.0接口正好契合目前对数据传输速度的需求。USB3.0接口在问世之后经历了2年多的低潮期,在2011年正式进入普及年,大量USB3.0接口的移动存储产品批量上市,市场推广速度加快。

  伴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民有,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的热度一直不减。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相机等IT产品的普通率大有提升,都使得存储卡的发展迅猛、潜力巨大。在移动存储行业占据重要位置。2011年Nand Flash的制造工艺步入19nm级别,预计2012年新品的良品率提高后,其成本更低,会加速推动存储市场的发展。

${PageNumber}

  展望五:白色家电产业

  白色家电作为家庭的重要耐用品,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从全球白色家电产业的发展来看,随着其产业链的成熟与生产规模的扩大,呈现出大型白色家电跨国公司由原产地向其他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白色家电产业也已经发展成熟,市场内需和出口状况都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接下来,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中国是否也将会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实现白色家电的产业转移?赛迪顾问将根据多年在白色家电领域的研究积累,并结合中国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探讨中国白色家电产业的转移趋势。

  目前全球白色家电的产能仍主要集中在亚洲,而中国是全球白色家电生产的第一大国。中国市场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偏低、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球白色家电厂商在中国布局制造基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我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庞大的消费市场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洗衣机、冰箱和空调各项产量均占全球总产量的绝大多数份额,而且近三年逐年增加,这说明,目前中国仍是全球白色家电的主要制造中心。

  近几年,中国全面实施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白色家电市场的需求。同时,随着中外企业技术的不断交流,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在白色家电产品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中国白色家电市场销量约占全球总销量的三成,说明中国也是全球白色家电的需求大国,并且市场销量占比呈现持续上升的势态。

  如此,白色家电持续内需两旺的态势,白色家电在过去的2011年,我们可以看到,空调、冰箱、洗衣机,它的产品出口量都占产量很大的比例,而从2011年的出口比较来看都实现了增长,特别是空调和洗衣机,都实现了超过17%的增长,这点跟大家的一些常规认识好象不同,原来一些看法认为中国的出口可能会下降,但这种出口的下降在消费电子领域体现的不是很明显,我们的统计表明,消费电子领域的出口在去年也实现了增长。未来的3年,整个白色家电的内销每年都超过了1.4亿,出口也将近超过1个亿。

${PageNumber}

  展望六:小家电产业

  据了解,我国的小家电业起步较晚,大概在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家电生产能力,迅速成为全世界小家电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我国已成为小家电生产大国,各类小家电生产企业多达数千家。

  小家电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其实主要体现在销量上,主要市场份额还是被知名的企业占据着,而这种现象会在2012年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可,首先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程度,不能不说,大品牌的影响力要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们以强大的宣传势头和营销模式,进一步稳固固定受众和潜在的消费群体。所以,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更加集中于大品牌的小家电产品上。

  2011年,中国小家电产业受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电价上涨、人才缺乏、房地产市场萎靡等影响,一方面持续造成了企业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与此相关联的消费市场开始出现僵局。受宏观因素影响,整个小家电行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开始出现下滑,部分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开始寻求高端突围。

  一方面,由于大家电企业纷纷进入小家电行业,虽然市场出现饱和使各厂商的利润空间变小,但也大大推动了小家电企业的技术升级,龙头企业开始逐渐走向高端,高端化之后提高了小家电产品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在市场消费者对于创新消费体验的需求增加,在美的、苏泊尔、格兰仕、飞利浦、奔腾等一批行业主流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的推动罡,小家电行业的高端化升级日趋明显。

  小家电市场在2011年主体还是厨卫产品,大概占到了77%。赛迪顾问预测,未来3年的市场年度复合增长率在10.9%,到2014年整个市场将达到3000亿的产值,包括出口和内销。

${PageNumber}

 展望七:视频监控产业

  2011年,视频监控产业技术升级态势非常明显,IP视频监控加速应用,一方面,传统的视频监控网络开始逐步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对传统模拟摄像头上增加数码转换装置,实现了混搭。另一方面,IP视频监控系统开始扩大应用面。视频监控面向的主要行业市场已经明确了优先选择IP视频监控的需求,众多安防厂商也都将IP视频监控作为主导业务,纷纷开发出了新的技术来IP监控的发展进程。

  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在很多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监控技术缺乏标准化,导致各厂商之间的产品无法相互兼容,从前端信号的采集、传输到中心点的交换、控制、再到后端设备的实现、存储都是如此。如今,在标准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几乎每个有技术实力的厂商都提供自己的“标准”接口,由于标准互不兼容造成各部分接口无法对接,已经成为监控工程建设中经常要面对的技术难题,甚至会导致整个工程陷于停滞。统一标准的缺乏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随着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升级以功能实现为导向,细分产品潮流化、个性化的特征决定该行业技术改进方向的多样化。同时,I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视频监控行业技术的发展。从当前来看,视频监控产业的技术演进方向又出现了亮点,而数字化、网络化不再是趋势,已经处于快速应用阶段。总体来讲,视频监控产业的技术呈现出高清化、无线化、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视频监控产业链中,从业企业数量庞大,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总体呈现“多而弱”的状况。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产业整体附加值低,价值提升不明显。随着视频监控产业发展的逐步完善,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将在核心技术上获得话语权,产业链影响力逐渐强化,企业规模也随之发展壮大,进一步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此外,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项目对于设备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规模和服务要求,政府部门或者行业管理单位也将对行业内企业进行资质评级和准入规定,因此在这一领域内,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优势将得到强化,规模化的企业将更有发展前景。

0
相关文章